哇曲密,家用SUV的確不一定要長得溫良恭儉、秀外慧中。
Words:Edward Ting,Pictures:Jackal Wu。
我算是跟Tucson小有緣分。從第一代車型打著柴油元年的特殊口號,想要用剛剛開放的柴油小客車來吸引消費者就曾好好接觸過。爾後依循歐規策略改名ix35,直到目前準備退役又改回熟悉名稱的第三代,該車也算是目前小排量動力風潮的先驅,而且也是目前集團設計總裁彼得先生在當年跳槽過來後的重要作品之一,看到第四代Tucson到來,的確也是歲月催人啊~!
這趟廠方邀請的試駕時間算是近期第二長的,只不過這次不像前回賓士那般有恃無恐,扣掉部分移動以及生活起居的時間後,我們大概有13個小時多與車為伍的時間,於是我向攝影Jackal提出去赤柯山一趟的提議,這次他有回了我一句,確定嗎?但因為出於對台灣拉力賽路段的好奇心驅使,我們還是開著土桑前往探路一番。
會想去探探險也是因為基於三代車型的在動力與底盤能耐方面的好印象,雖然我很清楚知道這是一輛家庭用SUV,而且廠方為了能進一步加強在目前台灣百萬級主流SUV的競爭力,選擇了2,755mm的長軸距版本作為國產車型的基礎,希望一舉加強一輛家用SUV最重要的空間乘載能力,但我更好奇的是品牌系列車款都很出色的動態身手有沒有獲得延續或是有甚麼新變化,畢竟,Tucson L其實代表了更新一輪世代的現代汽車。所以我也不客氣地從宜蘭一出發就直接開向東澳段的舊蘇花來探探虛實。透過這段起伏多彎的台9丁,Tucson L確實給了我很好的第一印象,很直覺又快捷的轉向反應以及穩當的底盤,而且不太有SUV重心偏高的擺動感,更讓人注意到底盤總是能讓輪胎服貼於地面。
新車也多了幾分輕盈柔和的駕駛感,就一輛車頭反應靈活的前驅SUV來說,長軸距不會讓車尾很明顯的跟進外拋,而是拉住後半部帶來穩定滑過彎道的回饋,把前代車型的敏銳直接修飾的更細膩與安定,是目前歐陸SUV的標準行車風格,但又有加上一點廠方自己想要呈現的手法。配著新生級的1.6升渦輪引擎與雙離合器變速箱的扭力供應與換檔變招手法也是恰到好處,不躁進也不悶吞,動力曲線所帶來的行車順暢感,駕駛時很好預期駕駛指令與車輛的動態反饋,而且從上車就注意到那條常見於國產車的國產超經濟導向配胎,再回推剛剛頗為開心的9丁體驗,我想Tucson L的車體與底盤設定的確是有好幾把刷子。
為了後面的行程考量,我還是接回蘇花改往下走,這時候就可以打開功能相當完整的ADAS系統來代勞減輕駕駛壓力,我也有多一點心思來注意一下車主最常要相處的車艙安排。黑底、銀質配藍色冷光已經是現代的一種特徵,這次還多了兩塊10.25吋的數位儀表與中控螢幕,顯示手法與內在的功能大致合乎時下潮流,只要有手指與手機就可大幅擴增娛樂性與應用度,比較可惜的是儀表沒能也提供中文顯示。至於結合環艙車門的M字型內裝架構,很有幾分彼得總裁過去工作集團中的高階姊妹牌影子,應用在Tucson L上給人一種很好的座艙環抱感,但是又很巧妙的把儀表台盡可能的平整化,提供很開闊的視野。
基本上算是徹底外露的儀表也沒有甚麼反光問題,加上座高安排也相當對味,組合起來的車艙居住感也是不錯的。至於後座,在合乎客貨車法規的前提下,椅背角度不可變的狀態算是直挺,但好在這次大車身的優勢,不再像前代車型將整個椅背位置向前擠壓坐墊空間,也不用如另一位對手需要把整個座椅往前搬移,所以在正常乘坐的空間是充裕狀態,舒適與機能這方面,稍稍居目前的空間王CR-V下風,但差異的確不大。
來到不久前剛結束的狹小拉力賽路段時,Tucson L面對這段只能讓它自己單騎通過的環境也總能發揮靈巧的步法與直覺操駕感,破碎的柏油或水泥路面造成的彈跳與起伏抑制也很不像是一輛舒適家用SUV該有的能耐,於是就這樣輕鬆地完成我第一次拉力巡禮後再一路返回宜蘭。這段路程大量累積對於Tucson L的駕駛經驗,往返在台9省道上的輕快穩定感很能減緩駕駛的疲勞累積速度;而且整體隔音也是有不錯的表現,不會有難以忍受的複雜噪音,同時好的底盤服貼度,也不常出現SUV高車身在行駛中偶爾出現的搖頭娃娃感,克服了SUV的常見通病;當然,它的價格在目前看來也很有吸引力,主動安全的配置是同級功能中有更多細節的,雖然也犧牲了一些如四門全自動電動窗,雙電調座椅這種便利小物,但該掌握的重點都有抓到,就車本身來說,我想它不再只是走在潮流之中,而是走在潮流前端了。
規格表
車型名稱 | Hyundai Tucson L GLT-B |
引擎排氣量 | 1,598c.c |
引擎型式 | L4汽油渦輪 |
馬力輸出 | 180hp/5,500rpm |
扭力輸出 | 27kgm/1,500-4,500rpm |
傳動配置 | FF |
變速系統 | 7速自手排 |
車重 | 1,566kg |
0-100km/h | – |
極速 | – |
建議售價 | 106.9萬 |